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执动态
共弃前隙 同奉大爱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行动篇·系列三十四:二中院“云调解”一案件当事双方将争议款项捐赠武汉
  发布时间:2020-03-16 09:05:35 打印 字号: | |

2020年3月13日,随着武汉相关机构确认8万元捐款的到账,二中院审理的一起近十年恩怨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云调解”工作圆满结束。

难息的债务纠纷

原告韩某与被告李某系郎舅关系。2014年,韩某的妹妹不幸身患癌症,韩某将其从老家接到北京进行医治。治疗期间,韩某的妹妹向哥哥打下借条,内容为自己在患病期间向哥哥借款45万元,月息2%,用于治病。2015年,韩某的妹妹医治无效去世。

后韩某持借条起诉到一审法院,要求妹夫李某偿还该借款。

案件经一审法院审理判决后,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将案件发回重审。案件重审后,一审判决李某偿还韩某十万余元借款本金,并按月息2%计算利息。

后双方仍对一审判决均不服,分别上诉到二中院。

复杂的爱恨情仇

两份万余字上诉状、七本厚厚卷宗、数笔错综复杂账目、六年近30次当事人及代理人往返奔波,背后隐藏的是多么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

为尽快查清案情,承办法官迅速组织谈话,经过谈话,事情原委渐渐清晰。韩某称,他和妹妹从小感情深厚,妹妹早早出来工作,不时贴补自己读书,为报答妹妹,原本希望自己工作稳定后照顾妹妹过上好日子,不承想自己刚工作,年轻的妹妹就罹患癌症。韩某认为,治疗期间李某未能承担起救治妻子的扶养责任,作为哥哥,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倾尽所有给妹妹治病。然而,对此李某称,自己能力有限,但已在老家通过各种途径筹款治病,韩某带自己妻子长期在北京治疗,不肯回到自己家中,自己非常委屈。随着病人病情加重,双方的误会越来越深,直到彻底决裂。

这场诉讼,表面上是哥哥向妹夫讨要欠款,但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讨还亲情债。案件与其说是一个民间借贷案件,不如说是一个带有极强伦理色彩的判断题。 

圆满的案结事了

春节前,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了第一次调解,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半,由于双方积怨较深,调解过程异常艰难,最终未形成一致意见。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原定于2月6日的第二次谈话不得不暂时取消,但是法院的调解工作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承办法官认为,虽然双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也不妨碍另辟蹊径,尝试寻找并建立他们之间新的连接点。承办法官注意到在逝者治病期间,得到过很多来自社会的捐助,哥哥也曾表示过如有机会希望能回报社会。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急需资金和防护用品。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将部分争议款项作为善款共同进行捐赠,也许可以让调解有所转机。

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办法官没想到却意外地得到了双方的一致响应。随后,承办法官又持续多日通过电话反复与当事双方进行沟通,商定和解细节。为保证善款能够专款专用,合议庭还与接收捐赠的武汉相关机构负责人进行联系,商定以对双方透明的方式进行捐赠。

一切前期工作完成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了“云调解”。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以逝者女儿的名义进行了捐款,法庭当场向受赠机构确认捐赠款项到账与否。最终,案件当庭和解并履行完毕,韩某和李某当庭双双撤诉。

“外甥女,将来有事儿找舅舅”,“云调解”时,逝者的女儿也来到镜头前,见到了思念她已久的舅舅,场面令人动容。“这事就过去了,我们以后还按亲戚走动”,李某回应着韩某。至此,近十年的怨念和六年的诉讼,就这样在法院和各方当事人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法官案后余思】

结案之余,回顾整个调解过程,不禁感叹!如果单纯判决的方式结案,无论判决结果如何,双方都不会服判息诉,甚至引发更加剧烈的矛盾。通过向武汉捐款的调解方式,既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又将逝者生前获得的社会的爱传递了下去,同时,为全国的阻击疫情工作贡献了力量。

我们中国人每每在危难面前,总是能够抛开个人恩怨,团结一致,守望相助,正是这样的民族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珞珈山麓,早樱已在枝头绽放,我们相信,在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下,疫情终究会消散,春天终将会到来。

 

 

 

 

 
责任编辑:二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