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简介 > 法官之星
专家是怎样炼成的|王金龙
  发布时间:2021-04-01 15:20:16 打印 字号: | |

2016年起,二中院在全市中基层法院中率先开展本院审判业务专家评选工作,如今已持续开展三届,共评选出33名院级审判业务专家,涵盖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立案、执行、审监和未成年人综合审判等多个审判领域。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审判业务专家评选,共评选出十二名政治素质过硬、审判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审判业务专家。即日起,我们将分十二期为大家推送二中院第三届“审判业务专家”的先进事迹,展示专家们的法治情怀和为民风采。

专家寄语

 获得“二中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不胜荣幸。我将穷尽毕生做到:“秉清廉之志,具兼善之心;养天地正气,践工匠精神;做完备法官,求法治昌明!”

专家事迹

王金龙,男,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学位。1999年进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从事刑事审判7年、民事审判13年、知识产权审判1年,曾任民五庭、民一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现任办公室主任。

在担任法官期间,着力于庭审效果及文书说理,多次获评院优秀庭审及优秀文书。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获得三等功、优秀党员等院级荣誉。2011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荣获北京市法院系统司法业务技能标兵称号。

他注意总结研究审判经验,善于探寻既有规则背景、解决实践问题,在民事审判及人民陪审制度领域有较深实务研究,案例曾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发表论文、案例多篇。曾受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师、北京工商大学校外兼职导师,为法院系统、司法系统、大学院校、国资系统授课50余次,取得良好的效果。

专家讲法

一名法官,应该有三张“脸面”。除去天生容貌,尚有两张后天的,即庭审和文书。这两张脸面对法官而言,是家国情怀、哲学思维、法律修养、文学造诣、表达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可因腹有诗书而改变气质,却很难通过常规方法改变决定于父母的容貌。而庭审和文书,法官却可以通过不断修炼而达到自己追求的美丽样子。

庭审是法官纵横捭阖的“战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次合议庭主持的高颜值(程序规范)而又有趣(直面焦点)的庭审,不应是承办法官的独角戏,而是恰当适用诉讼法规定的庭审模式,多样化运用信息技术化手段,控制张弛有度、精准聚焦争点、充分保障诉权,有证质在庭审,有理讲在庭上,让合议庭成员各司其职默契合作,让当事人围绕争点言之有物,让庭审层次分明、活力十足,达到合议庭成员、诉讼参与人、旁听群众对庭审的“三明白”,使各方在法庭上达到信息对称,胜负关键点精确定位,判决结果顺理成章、呼之欲出。

裁判文书是法官审理案件的最终产品。一份好的裁判文书要有三个追求:第一,追求大道至简。不能只追求长度、厚度、难度和深度,还应“言于当言、止于当止”,确保逻辑清晰、繁简得当。第二,全力化解矛盾。要根据查明事实,精准“翻译”晦涩抽象的法律规定,运用法官所应特有的穿透力,“信达雅”的定分止争,实现公平正义,体现司法温度,做到案结事了。第三,担负社会责任。让当事人要的判决结果清晰明白,法律同行要的论证过程鞭辟入里,社会大众要的法律指引正义凛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论主持庭审还是撰写文书,法官都要有匠心独运的精巧、“接地气儿”的意识,更要有紧贴时代脉搏的理念,在保持自身特色基础上,让司法裁判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为社会进步贡献法官特有的力量。

 


 

 
责任编辑:北京二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