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简介 > 法官之星
李俊晔:落笔生辉,光耀其华丨第六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作者:教培处  发布时间:2023-01-13 09:47:45 打印 字号: | |

书剑双修,

知行合一。

文载以道,

明而炜晔。

第六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长李俊晔,已在法院躬耕十四个春秋,审好案、著好文,乃其唯二追求,优秀作品不胜枚举。

证明责任分配、裁判效果思辨、证明思维逻辑、案件事实发掘、裁判方式重构,这是五篇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论文的主题,篇篇指向司法裁判基本问题。

独著《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论》《建设工程裁判规范指引》,执笔62万字的合著《〈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理解与适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条文疏议·关联规则·典型案例 》,册册凝结民事审判经验智慧。

一、学经典,找方向 政治素养引领业务成长

李俊晔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九年,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来自革命圣地延安,因而在青年时期他就有了学原著、悟经典的习惯。入职法院时,如何将政治理论与业务很好地融合起来,成为他的新课题,他深知这关系着职业生涯的正确航向。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李俊晔自觉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潜心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方法路径,研究成果被吸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相关论文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

李俊晔积极参加北京高院组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小组,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心怀国之大者 民商事审判融入治国理政新格局》在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征文中获得一等奖。结合平时的思考,他还发表了《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从严治党与法律实施融合思考三则》《从严治党 当先治心》等文章。

为探索党建引领新型法官团队建设,李俊晔推动在立案庭培育党小组品牌“第三诊室”,将每周政治理论学习与审判实践相结合,形成“诤友清单”、系列“诊断处方”等成果,通过诊个人修养、诊司法办案、诊社会治理“三诊工作法”,帮助团队青年法官和助理健康成长。

二、精业务,固根基 用心办案含蓄源头活水

办案是著书立说的根基。在民一庭和立案庭办案的十余年间,李俊晔承办民商事案件近两千件,无一被改判或发回,2015年在北京法院第三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中斩获“民事审判业务标兵”第一名。

李俊晔曾审理一起乘客在公交车二次启动时摔伤的民事案件。由于车上摄像头未开启,致伤原因无法查清,事实认定一度陷于停滞。李俊晔娴熟运用证明责任理论,推动审理实现突破。他认为,“要求每位乘客都自备措施来记录在乘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害事实,显然强人所难”,进而分析指出,“与乘客相比而言,由承运人来记录乘车过程并保存可能发生的伤害事实,技术上易于实现,成本也更低”。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谁能以最小成本避免事实真伪不明,谁就承担证明责任”的裁判思路,成为类案裁判的参考。

近年来,李俊晔审理了一系列因为疫情引发的租赁纠纷速裁案件。为破解租金减免比例和支付期限两个酌定难题,他积极调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将地租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运用到案件分析中,透过表象溯源本质,提炼出“租金构成分析法”,既考虑房屋使用价值,又兼顾生活、交通、客流等区位要素,让难题迎刃而解,也让释法说理更为透彻明了。撰写的《疫情引发合同履行障碍之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类案辨析》在《法律适用》杂志的年度引用下载榜居于前列。

三、寻方法,提质效  学以致用回归实践创新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以此来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李俊晔也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努力在裁判方法上提升,使之成为自己司法能力的一部分。

晔经过对民事审判庭审方式改革的认真观察,发现普遍存在三对基本矛盾关系,即主体上经验与逻辑的矛盾、客体上法律与事实的矛盾、内容上庭审与裁判的矛盾。针对这三对基本矛盾关系,他探索出“找法--证明--说理”三段式要件审判方法。这个方法坚持庭审、裁判一体化视角,第一段寻找规范基础,固定大前提;第二段查明要件事实,确定小前提;第三段涵摄法律事实,推出结论。其三段式思维,将要件事实理论、证明责任论、逻辑学等理论工具相融合,从而形成一套更为简洁的方法论操作指引。撰写的《论要件审判“三段式”思维》发表在《法律适用》杂志。

担任审管办副主任期间,李俊晔努力当好审判管理的“用心人”,推动创新裁判文书“同行--职业共同体--人民群众”三圈层评价体系,在法官同行评价基础上,邀请高校或研究院所专家学者、律师等进行院外专业评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等进行社会评价,有效提升了裁判文书评审质量。进而推动完善《裁判文书质量评价标准》《庭审质量评价标准》等规范,让“如何评”有尺度,也让“如何做”有导航。

四、著文章,增才干  知行合一回馈法院培养

自入职以来,李俊晔就没有间断过思考和写作。在他看来,扎实的审判研究能力就是成长进步的根基所在。

虽然李俊晔已经是北京法院学术论文写作的“腕儿”,其实也走过一段艰辛路程。当他以文体、选题、资料、结构、方法、见解等六要素为线索,对历年一等奖论文拆解分析后,才豁然开朗,从而打开获奖之门,其密码就在于坚持了系统观念。在写作中,他逐渐形成完整的思维进路,那就是问题从实践中来、活用理论探索规律、成果回归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博士后出站后,李俊晔将研究成果汇成专著《暴风眼中的法庭:司法公共关系之媒体素养与舆论引导》,通过详实的实证分析数据,研究涉法舆论传播规律和舆论引导方法,并将书稿转化为法官媒体素养与舆论引导、群众沟通方法等课程。许多法官听了他的授课后,都更能“理解当事人的人生境遇,对当事人的幸福有诚挚的愿望”,从而提高了综合素养和能力。

循光而行,拔节成长。李俊晔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北京法院先进法官”称号。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李俊晔抱以奋斗的姿态,继续将法槌化笔、书写华年,任流年笑掷,让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二中院